断!舍!离!让孩子认识生活该有的样子,你就是成功的父母 | 家长必读
丰子恺在散文《美与同情》中写过这样一个场景:一日一儿童进入房间,看见挂表的面合复在桌子上,就翻转来。看见茶杯放在茶壶的环子后面,就将它移到口子前面来。看见床底下的鞋子一顺一倒,便掉转过来。看到东西经过整理后各安其位,丰子恺大悟,他说:“自此以后,我也着实留意于东西的位置,体谅东西的安适了。它们的位置安适,我们看了心情也安适。于是我恍然悟到,这就是美的心境。”
在孩子为他整理的这件小事中,丰子恺大师感悟到了美与同情心的哲思,而这些道理其实就蕴藏在我们日常的家务整理中。如今,收纳甚至变成了一个职业,我们的城市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收纳师”。
收纳的概念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掌握收纳技能的人们也感受到了整理东西对自己人生的改变。对大人如此,对孩子如此,对亲子关系的构造更是如此。
整理的好处一言难尽,就从参观大学生寝室来说,有些同学的寝室干净整洁,有些却脏乱无序。当我们直观地看到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时,就会很容易对这个人形成固定的印象。对于房间给人很舒服感觉的同学,我们自然而然地会认为她更容易相处,更细心、温和,也更趋向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那么除此之外,收纳整理还有哪些好处呢?
整理是孩子早慧的启示
蒙特梭利关于零至六岁的儿童是吸收性心智的看法,即这一阶段的孩子会不加选择地从环境中汲取大量信息来发展和完善自我,如同海绵吸水,水是什么色,海绵便染上什么色;尤其三岁之前的婴幼儿,与外界接触有限,大多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家于他们仿佛世界之映象。从这一意义上来讲,你如何照顾一个家,便是如何照顾孩子的心。
收纳之道也是相处之道
学习如何与所谓的“身外之物”愉快相处、事无巨细地照顾它们、建立积极和谐的物我关系,这些,看似无用,实则自有深义。作为家长,能够将什么“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我们能教会她的,不过一些简单却重要的事。并且,不是依靠说教迫使她接受,而是,经年累月,以身作则。
如此,孩子从环境中汲取到的,不止秩序、美感和爱意,还有你举手投足之间自然透露的,对于平常物事之美发乎心底的感应与敬重。这样长大的孩子,不愿让她心爱的玩具“无家可归”,也不会傲慢地对庸常却深远的烟火人生嗤之以鼻。
收纳系统塑造归属感、成就感
蒙特梭利谈起适合儿童的理想环境时讲到,“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学会设法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评价一个亲子收纳系统是否成功,不看储物功能多强大,也不在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令房间看上去井然有序,而是,它是否足够“友好",能够令身处成人世界的孩子感到安全而自在,从家庭生活中获得归属感与成就感,从而快乐地忙碌起来,自发维护家中整洁与秩序。
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自觉整理房间,如何整理呢?小编在众多智慧妈妈的经验和窍门中,找到了答案:
引导孩子收纳整理,只要这3步
从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开始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物品是自身的投影。小编深以为然,我们购买、使用的物品,堆放形式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环境就是心下的映射,心乱了身边的东西就会无序,在收纳中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品味,这点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孩子,都是适用的。
当自己的房间不整洁的时候,又怎么可以要求孩子的房间变干净呢?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家里的东西不断增多,杂物数量简直达到了顶峰。心灵的整理和空间的整理密不可分,让身心轻盈,放下作为家长的负担,这第一步,小编建议您就从打扫自己的屋子开始。
孩子看到周围的环境是明亮宽敞的,自己也一定会受到影响。这就是在无形中对孩子“乱与整洁区别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做家务整理就是在行动的过程中,在干净整洁中记住美、发现美、留住美。
和孩子收拾一段时间
有一种整理房间叫做:“我妈觉得乱。”当孩子自己觉得房间不乱时,您再怎么督促整理都是没有用的。通过环境的影响,当孩子有了“乱”的意识,并且想要变“整洁”时,就是你们可以一起整理的开始了。
如果孩子不说,您也可以主动提议和孩子一起做整理。做之前,告诉他你要开始了,开始后,一边愉快、安静地做,一边一步一步地加以说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到任何一个他力所能及的步骤中来,哪怕不能全部完成也没关系。把这当做你们共度时光的一场游戏,而不是一个苦不堪言的任务。
可以举行一次和孩子的整理比赛,看看谁做得更好,这会大大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整理一段时间后,对于孩子的物品,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整理吧。停止帮孩子收拾,这是他独立意识的形成。
孩子在整理时,会对自己的物品数量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很多孩子恰恰是没有这种认知,导致了自己向父母不加节制的索要、购买。自己整理的好处,就在于孩子可以对自己拥有的事物有清醒的认知,这是他可以管理事物、把控自己能力的形成。
为孩子制定一个整理房间的打卡计划,适当奖励,有助于习惯养成。
教给孩子的收纳术
学会“收”“纳”
“收”在于告知孩子物品“从哪里来”,而“纳”则是“回哪里去”,这是在告诉孩子,万物皆有源头,物归原处是规矩,也是原则。就像自己的玩具,对每个孩子来说玩具是自己童年的玩伴,玩耍之后,把他们放回自己的“家”,这就是对持有之物的爱惜,也是归属概念的雏形。
A.和孩子一起做一个整理的收纳规划,明确东西的摆放位置,让孩子思考自己想做的整理是什么。(从简单小事入手,哪怕第一次只是整理自己的书包,下一次就可以教孩子叠衣服,整理书籍、玩具等等,要循序渐进)
B.可以让孩子采用不同颜色的收纳盒,分类收纳+贴标签。这样不但方便记忆,而且还易于识别。
C.教孩子把经常玩和使用的东西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对于年纪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可以放在下层,显眼又可以方便拿取的位置。
D.孩子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失去兴趣的东西,可以让孩子先放起来,等多段时间再拿出来,说不定孩子还会喜欢。巧妙循环保持新鲜感,还避免了金钱和资源的浪费。
学会“断舍离”
为了避免物品的冗杂,可以和孩子一起筛选已经不需要的东西。但是注意一定不要偷偷扔孩子的东西。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因为告别,是很多孩子还不能想象、不受欢迎的事情,这超出了他们的既有经验。如果孩子舍不得,这证明孩子是一个惜物之人,重感情,这是好的现象。但是并不是把物品留在孩子身边,它就不会离开了。孩子把它遗忘了,或者说不需要它了,其实也是一种离别。
所以,我们可以一起把衣服、玩具洗干净、修补好、整理好在心里对它表示一下感谢,再整整齐齐地放在干净的纸箱里,像礼物一样送出去。实在没有去处的,挑不下雨的日子,放在小区垃圾箱附近干净的地方,贴上“旧衣物免费自取”的字条。务必让孩子看见这一切。
无论是捐赠还是二手卖掉或是送予他人,都是物有所值,都是有意义的事情。
小编发现,暑假里,一些学校给孩子布置了为父母打扫房间的假期作业。
一位家长在看到孩子的整理后感叹道:“孩子所有的时间都几乎被父母安排停当,他们只能围着转,连独立思考和体会的时间也没有。然而,整理房间却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主宰的小小空间,满足了孩子在这方面的需求。你看,物品可以听由孩子摆布,孩子只要尽心做,就可以立竿见影地得到回报,耕耘和收获时间的关系来得很是快捷。”
就连孩子也说:“在这个假期里,母亲都要去上班的,所以我就有了很多机会可以整理房间。这些天下来,我很有感悟。上学的时候总是觉得很累,更加不会管大大小小的家务,然后放假这么多天反而觉得很惭愧,家务一年四季365天都要坚持下来,每位母亲的毅力都让人敬佩。”
在这项作业过后,孩子和家长的成长大家有目共睹,亲子共同整理房间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把房间变干净本身。
收纳这样的小事上孜孜不倦的探索,无非是与认真做一顿饭、赏一幅画、品一盏茶别无二致的清欢,如果要将其意义放大了说,便是让我们的孩子知道,面对琐碎生活,纷呈世相,不是浑浑噩噩束手就擒,然而“眼前的”也不见得便是“苟且”;将生活淋漓尽致地享用,同样为一种选择。于心中修篱种菊,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拥有诗意的世界。
素材来源| 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公众号:DrQueen、Miss不要
微信编辑|王添漫
暑期专辑购
推荐阅读
老师说:“这些宝贵的经验做法我们可以拿来就用!” |一体书声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